專欄文章吃榴槤不可喝酒?會上火?  31688 / 2016-06-18

吃榴槤不可喝酒?會上火?

許多榴槤的有趣傳言,原來也能有合理的科學解釋 ... 榴槤有水果之王的美譽,很多人都被它特殊的風味所吸引,但討厭榴槤氣味的人卻對其退避三舍,榴槤的氣味為何會如此特殊?此外,傳統上有許多吃榴槤的禁忌,像是多吃榴槤會火氣大、食用榴槤時要切忌喝酒、用榴槤殼來盛水洗手可去除異味等,以上種種說法有根據嗎?我們不妨嘗試從科學的角度來探究一下。

獨特的氣味來自含硫化合物

榴槤 (Durian) 屬於木棉科常綠喬木的熱帶水果,樹高可達數十米。除了馬來西亞、泰國、印尼等主要出產國外,很多地方都有栽種榴槤,像是中國、越南、印度、澳洲等,而遠至馬達加斯加或玻里尼西亞等地都有栽種。榴槤的品種非常多,光在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品種就已不勝杖舉,常見的有貓山王、紅蝦、D24、金鳳凰、金枕頭、青尼、乾腰等眾多品種,而且口味和香氣更各有特別之處。

榴槤甜度高是眾所周知,每 100 克的榴槤果肉一般含有約 7 到 13 克的糖份,而果肉其實也有豐富的脂肪,含量由大約數克至 7 克不等,不同品種之間的成分差異很大。一般來說,每百克果肉有大約 140-180 大卡的熱量,相較於很多水果,榴槤的熱量的確比較高,難怪有人會在生孩子後或體質虛弱時,選擇吃榴槤來進補。

榴槤果肉的氣味成分可謂相當複雜,目前科學上已知的氣味成份至少就有四十多種以上,例如:帶有水果和蜂蜜香氣的酯類物質,有焦糖味的呋喃酮,以及有烤洋蔥、腐爛的洋蔥或甘藍菜、臭雞蛋等氣味的含硫化合物。綜合來說,榴槤特殊的氣味主要就是來自不同的硫化物,而部份的硫化物甚至只有在榴槤中被發現。一個很有趣的問題,為何有人喜歡榴槤的氣味?而有人卻無法接受呢?有一種推論是認為,這可能是由於人類在嗅覺感知的發展上有所差異,也就是說一些經常有機會接觸榴蓮的人,能夠從一些有腐臭的胺類的氣味中,輕鬆地辨別出帶甜味的酮類和酯類化合物,但有些人卻只能嗅到混雜的腐臭味,無法欣賞到榴槤的香氣。

Q 1. 有人說用榴槤殼裝水來洗手可清除榴槤的異味,真有其事嗎?

根據印尼大學 (University of Indonesia) 醫學院的研究推論,這竟然與榴槤的天然保護機制有關,目的是要遮掩榴槤肉的氣味,避免過早吸引動物來採摘未成熟果實。在榴槤殼中,有一種叫 5-羥甲基糠醛 (簡稱 5-HMF) 的醛類物質,能將有濃烈氣味的硫化物轉化成無臭的硫代半縮醛 (hemithioacetal),降低榴槤氣味的滲出。同樣的道理,用榴槤殼裝水洗手,5-HMF 也能清除手上硫醇的異味,所以這些說法並非毫無依據,而除味的效果則要看殼中殘留的 5-HMF 有多少。

Q 2. 吃榴槤會火氣大,是真的嗎?

中醫認為榴槤屬熱性水果,多吃會使人火氣變大,但科學上發現榴槤果肉所含的硫化物,原來具有產熱作用 (Thermogenesis),能夠活化我們身體中 TRPA1 及 TRPV1 兩個受體蛋白,然後觸發產熱反應。這與辣椒素、胡椒鹼、生薑酚等香辛料成分能激發產熱反應,讓人感覺身體發熱的過程類似,這也許解釋了為何吃榴槤會使人火氣變大或燥熱的原因。

Q 3. 吃榴槤時不能同時喝酒?

另外,也有人說吃榴槤會使人燥熱,食用時不能同時喝酒,否則可能危及性命,這種禁忌有根據嗎?過去科學上對相關課題確實有零星研究,但證據始終有限,且說法不一。不過,2009 年日本築波大學 (University of Tsukuba) 有研究發現榴槤中豐富的硫化物,原來會與負責酒精代謝的乙醛脫氫酶 (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) 結合,抑制乙醛的分解,並在血液中累積影響身體,所以吃榴槤喝酒的確有可能導致不適,但談到有致命危險則有待商榷。

圖片提供:榴槤 BB DurianBB.com

周志輝教授



塑膠分類標誌,你認識多少個?

硝酸鹽與食品安全有何關係?

什麼?肉製品添加亞硝酸鹽是有必要的!?


關於 周志輝教授
點擊進入 - 文章專欄


© 2016 Profchau.com